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功底,以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门知识、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管理技术与手段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研究生能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掌握开展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现代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单位的教育事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培养注重创新性和灵活性,也可利用本专业知识,在相关企事业、行政机关、科研机构、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独立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决策管理、教学科研及相关的咨询工作。
 
  经过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基本原理,能够把握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并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工具;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教育经济、教育管理、教育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需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运用该语种写作论文摘要。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有以下研究方向:
 
  1、教育经济
 
  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教育经济政策,政府和个人教育投资决策,学生资助,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各方面教育投资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与学校的经济关系等方面内容。 
 
  2、教育管理
 
  主要研究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和策略,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内在关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教育管理模式和机制,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研究企业、学校、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3、人才发展理论与实务
 
  主要针对人才建设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包括:高校创新人才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不同区域人才规划和发展方式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在校学习的基本年限为3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具体内容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学习及其他环节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申请论文答辩。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数为36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实践课程、学术讲座。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为学位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为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1.学位公共课(共计4门,8学分)
 
  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两门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占2学分;1门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
 
  外国语课程(2门,5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程“英语精读”(3学分)和“英语听说”(2学分)。
 
  2.学位基础课(共计3门,9学分)
 
  是指某学科门类中各个学科(专业)硕士生都要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学科(专业)硕士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课程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管理研究方法、现代管理专题研究。每门3个学分,共计9学分。
 
  3.学位必修课(共计3门,9学分)
 
  是指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应体现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课程包括: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部门经济学。每门3学分,共计9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是指本学科(专业)硕士生选修的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是必修课程核心基础的延伸,要充分体现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特点。课程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研究、公共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学原理、人格测评和教育管理。至少修满6学分。
 
  5.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2学分)
 
  根据学科发展的综合化、交叉性和边缘化发展情况和趋势,可开设一些跨学科或跨专业的课程课程包括:政府规制理论与实践、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至少选修1门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
 
  6.实践课程(1学分)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计1学分。社会实践包括进行社会调查,到实际部门实习等。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各种实践完成后需提交书面实践报告,经指导老师评价合格后方可取得学分。
 
  7.学术讲座(1学分)
 
  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综述、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讲座等。共不少于8次,计1学分。
 
  8.补修课
 
  是指跨一级学科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与本学科(专业)相关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2门左右。补修课成绩必须及格,但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六、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包括进行社会调查,到实际部门实习等。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作为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增强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该能够反映出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科研任务进行。论文应有新见解,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课题,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写作计划。研究生要在第四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在由本学科导师参加的论证会上,就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进度等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写作。开题报告书等资料经学科、专业负责人审查批准后,交研究生部培养管理科备案。
 
  2.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应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进度、论文内容、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中期检查应在第五学期初完成。
 
  3.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由研究生部和学院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隐名评审及组织公开答辩。
 
  八、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九、本学科、专业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 孙绵涛,教育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柯佑祥,教育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吴志宏,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张新平,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8] 陈永明,教育行政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1] 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3] 李帅军、穆岚,教育督导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14] 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5] 黄威,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6] 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7] 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8] 袁锐愕,外国教育管理史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9] 褚宏启,教育法制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 吴刚,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 张乐天,教育法规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5
 
  [23] 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教育行政比较研究,台湾书店,1985
 
  [24] 秦梦群,教育行政理论与应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
 
  [25] 李聪明,教育事业的经营管理:教育行政学概要,(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
 
  [26] 李帅军,教育法规概论,华文出版社,2008
 
  (二)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财政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公共管理学报、国外社会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有关专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管理类)
 
  
   
    
    |    类别   |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分布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院   |  
   
 
    
    |    1   |  
       2   |  
       3    |  
   
 
    
    |    学位公共课   |  
           |  
       政治理论课:   |  
       54   |  
       3   |  
           |  
           |  
           |  
           |  
           |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    |  
           |  
       考查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英语:   |  
       90   |  
       5   |  
           |  
           |  
           |  
           |  
           |  
   
 
    
    |    3    |  
         英语精读   |  
       54   |  
       3    |  
       √   |  
           |  
           |  
       考试   |  
       公共外语教学部   |  
   
 
    
    |    4    |  
         英语听说   |  
       36   |  
       2    |  
           |  
       √   |  
           |  
       考试   |  
       公共外语教学部   |  
   
 
    
    |    学位基础课   |  
       5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54   |  
       3   |  
       √   |  
           |  
           |  
       考试   |  
       经济学院   |  
   
 
    
    |    6    |  
       管理研究方法   |  
       54   |  
       3   |  
           |  
       √   |  
           |  
       考试   |  
       工商管理学院   |  
   
 
    
    |    7   |  
       现代管理专题研究   |  
       54   |  
       3   |  
       √   |  
           |  
           |  
       考试   |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  
   
 
    
    |    学位必修课   |  
       8    |  
       公共政策分析   |  
       54   |  
       3   |  
           |  
       √   |  
           |  
       考试   |  
       公共管理学院   |  
   
 
    
    |    9    |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  
       54   |  
       3   |  
           |  
           |  
       √   |  
       考试   |  
       公共管理学院   |  
   
 
    
    |    10    |  
       公共部门经济学   |  
       54   |  
       3   |  
           |  
       √    |  
           |  
       考试   |  
       公共管理学院   |  
   
 
    
    |    专业选修课   |  
       11    |  
       教育经济学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2    |  
       教育管理学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3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4    |  
       公共组织理论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5    |  
       教育政策与法规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6   |  
       比较教育研究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7   |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18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   |  
       19    |  
       政府规制理论与实践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20    |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21   |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22   |  
       中国经济与管理专题   |  
       36   |  
       2   |  
           |  
           |  
       √   |  
       考查   |  
       公共管理学院   |  
   
 
    
    |    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  
       1学分   |  
   
 
    
    |    学术讲座   |  
       1学分   |  
   
 
    
    |    补修课程   |  
       教育管理概论   |  
   
 
    
    |    公共管理学   |  
   
 
    
    |    应修满总学分   |  
       36   |  
   
 
   
 
 
   
 
  6